Vanguard gallery

艺术家 | 林博彦参加昊美术馆“皮肤之下,机器之间”群展


 

林博彦参加《皮肤之下,机器之间》(群展)
2022.01.15 – 2022.04.24

@昊美术馆(上海)

 

 

林博彦的两件影像装置作品《没有想到这就是未来》和《人类劳动力的高速公路》参加了昊美术馆1月15日开幕的新展览《皮肤之下,机器之间》,这次的作品属于他在画廊的个展《……然后我们淹没于云》的同一个系列。此次展览由付了了策展。

 

Mechanical Turk( 土耳其行棋傀儡)源自十八世纪欧洲一台真人大小的人形下棋装置“The Turk” —— 发明者对外宣称它会自动下棋,并成功用这台机器击败拿破仑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等名人。而其实机器中藏着一个象棋高手,直接操控人偶的每一个动作,这个装置以人工实现了一个假想中的人工智能。

 

2005年,亚马逊首次引入了 “人工人工智能” 的概念,把人类智能作为众包服务,创立了Mechanical Turk (www.mturk.com) 平台。通过这个开放的服务外包平台,在人脑参与和判断方面有需求的企业或个人用户可以在此发布任务,把大量电脑处理不了的任务,透过电脑的界面外派给世界各地的外包工人,即“Turkers”。通常,平台上的任务乏味、重复且报酬相对较低。比如说:分析推特文章的意味和语气,判断照片里笑容和语音的自然程度。也有一些情况,是因为要节约经济成本而决定雇佣这些在线 “工人” 而不用电脑程序。最后,部分由人脑生产的答案会被应用于训练机器学习的算法。这个网络外包平台,把工作和地理位置完全分离,形成一个全球化的人类智能劳动市场。

 

 

作为数字经济、微工和众包平台的开拓者,亚马逊Mechanical Turk可以说是多维度极端异化的集中体现:(一)工人与生产产品的异化——被外派工作的工人对雇主、工作内容和自己产生的作用和意义通常全然不知;(二)工人与其他工人的异化——这是一份零同事关系的工作,也无法产生和其他工人直接的连接和组织;(三)工作环境的异化——工人需要将自己的电脑和生活空间变成亚马逊平台的工作性延伸;(四)工人和自身的异化——工人所产生的服务很有可能会成为训练人工智能的材料, “反哺”可能在未来取代自己的人工智能。

 

林博彦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以任务发布者的身份参与Mechanical Turk,利用平台自身的机制去揭示它的结构和其中的权力关系:由于作品产出于平台本身,与平台运行逻辑息息相关,所以它们都指向劳动价值、科技平台上的权力关系、艺术生产与剥削等问题。

 

林博彦 |《没想到这就是未来》 2021 | 三频道录像装置,26分48秒 | 尺寸可变

 

录像装置《沒想到这就是未來》分三个章节。如果Mechanical Turk是一场对人类思维或人类特质的大规模勘测和系统化挖掘,那平台上的工人则处于这个工程的最前线 ——林博彦在第一章节中,尝试利用从这个平台上收割的素材来建一个虚拟的纪念所,去纪念这些在开发新智能形式的过程里被忽视的隐形劳动。

 

第二章节从三维虚拟空间跳出到林博彦的电脑桌面环境,逐渐牵涉到艺术家与工人的关系,以及作品的背景和语境。这一章节引用了微软当年那些用来宣传万维网的材料和文案碎片,来回顾上世纪末互联网发展初期的宏伟愿景,与近年来大家对早期互联网的怀旧情绪相映照。微软在推广Window 95时,推出全球性广告企划——“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day?” (今天你想去哪里)。视窗(Windows)和蓝天白云的意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暗喻互联网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自由、开放和可能性。林博彦借由此隐喻在第三章节向工人发布了任务:拍摄他们身处的房间窗外的风景,并回答25年前的问题“你今天想去哪里”?浏览器的窗口起初被视为通往世界另一端的虚拟入口,然而在MTurkers平台所塑造的现实中,拍摄房间窗外风景的任务,却成为了网络劳工逃离虚拟工作场所的出口……

 

 

林博彦  | 《人类劳动力的高速公路》 | 多频道录像装置,高清显示器,镜面 | 尺寸可变 

 

在作品《人类劳动力的高速公路》中,林博彦向平台上的工人下达了以下的有偿任务:将正在工作的显示器关闭,把手机摄像头聚焦在屏幕上,然后慢慢退后以至可以拍摄到整个屏幕,以及屏幕所处的工作环境。在这个过程里,接受此项任务的工人的形象也会反射在半透明的黑色屏幕上。这些影片在十几个显示器内作为屏保循环播放;而这十几个显示器漂浮般悬挂于镜面通道中,工人们如同异次元的存在体被禁锢在狭小屏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