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guard gallery

采访丨李力 沉稳地以“先锋”为名

李力 沉稳地以“先锋”为名

采访:静竹

From:Hi 艺术

 

从第一次在Vanguard画廊和李力相识、交谈到之后的采访,短短几次接触,这位画廊主给笔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竟令同是金牛座的笔者单方面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感觉。她内敛又有礼,不着痕迹地时刻体贴他人感受,讲话时逻辑清晰,直切自身观点,从不顾左右而言他地玩弄文字游戏。2004年李力在上海M50艺术区创立了Vanguard画廊。以“先锋”为名,这位气质沉稳的画廊主一直坚持关注多媒体及装置等被普遍认为“先锋”的作品,实际地去与艺术家接触,一步步走到2014。

Hi艺术=Hi  李力=李

 

 

持续关注新媒体
Hi:Vanguard画廊一直注重呈现影像、视频、装置等媒介的作品,现在在国内,这类作品的市场还无法与油画、雕塑等媒介比肩。作为一个商业画廊,你是出于什么考虑,持续做这种带有实验性质的展览?
李:其实主要还是我自己的兴趣吧,因为我比较喜欢这种方式的一些作品。当然,不是说我不喜欢绘画,我们也希望能够找到更多从事绘画的艺术家更好地作品。但是呢,装置和影像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其实,大部分画廊都还是包括了画廊主个人的兴趣和倾向,所以代理的艺术家也会各自不同。

 

现场12
2013年高铭研个展《生活演习》

 

Hi:你通过什么方式,或者说什么判断标准来寻找希望合作的艺术家?
李:通常我们合作的艺术家可能会花很长时间去认识、了解、接触,然后才逐步去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看中的肯定还是他/她作品本身。因为和艺术家接触时间比较长,也不太会说因为单独某一件作品打动我(就去合作)。一件打动我的作品会让我愿意去深入了解这个艺术家,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觉得我们可以进一步去做一些事情,再去跟艺术家谈。从2008年开始,每年夏天我们会举行一个项目,叫做“加油站”,就是为了跟一些我们从来没合作过的艺术家接触,相互了解。
Hi:画廊关注以视频和影像为主的作品,会承受什么压力吗?
李:最直接的肯定就是经济压力,因为不是太容易销售嘛。所以我们对展览的比例会有控制和调整,大概一年两个或者三个新媒体的展览,其他档期可能会有一些绘画之类的作品。
Hi:你会坚持关注新媒体这个部分吗?
李:我想会的。

0078
2013年廖斐个展《地表材质运动》

 

良性范围里的流传
Hi:能否问一个有点形而上的问题?你的画廊最终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李:当然每个做画廊的都希望自己越来越好,越来越被大家认同,在国际上越来越有影响力。我们希望能和年轻艺术家一起成长,然后新的年轻艺术家加入的时候能够对他/她有所帮助。还是希望在我们所关注的这个领域中有所作为吧。
Hi:对于扩展影像艺术市场,你有什么心得和想法吗?
李:其实我并不认为它某一天会大放异彩,跟绘画、雕塑一样,特别火爆起来。这个受到很多方面的局限,包括播放器材,包括藏家的接受度。在藏家人群中,特别年轻的藏家比较少,人们在新技术的使用等方面都有一些障碍。所以,我觉得更好的是能有一些机构慢慢介入。当然,现在我们也有一些私人藏家,一些个人在收藏录像作品。我希望还是在一个比较良性的范围里让录像作品慢慢去流传。

加油站 六 2013
2013年“加油站 VI”中许哲瑜& 林博彦的作品

 

Hi:现在在宣传过程中,互联网已经愈发占据主要地位。Vanguard画廊如何运用互联网?
李:画廊的网站肯定是从一开始就有,改版过好几次,可能新的一年里会进行新的改版。以前会有一个画廊的微博,现在微信(兴盛),我们刚刚把公共平台做好,通过它来发布信息,比如展览信息、艺术家介绍等。
Hi:对于2014年整个艺术市场的走势,你怎么看?
李:我觉得应该是逐步向好。可能不会像2006、2007年那样火爆,但应该会有一个缓和。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其实现在越来越多人买艺术品、看艺术品,已经不用去想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就仅仅从行动上说,我认为会逐步向好。当然,如果考虑更多元素的话,可能有的人认为这个逐步向好也未必是个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