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自述:
毕蓉蓉:
《如自然》是我尝试将绘画作品延伸到现场展览环境中所做的一件布面拼贴作品。在我的绘画创作中,或大自然,或城市景观,都是我观察并描述的对象,绘画是我对存在于它们之间的某种关联的模仿。当我在学习传统山水画过程中,会先做自然写生,勾勒出当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再回到工作室把它们转变为山水画,此时往往专注的是山水画本身的规则,而并非自己的真实所感知自然风光。在近几年的生活中、旅途中,也随着艺术项目游历了不同的城市。城市景观如同大自然一样迷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法则,收集各中的信息,寻找内部的法则是一个将我与城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一个细节、一个形状、一个在记忆中留存下来的色块,通过绘画重新构成关联,这些纹样和颜色也随着不同的场域和我们产生新的对话。在这件作品中,我尝试了布面染色拼贴的手法,颜色附着在布面纤维上的时间维度,布的延展性等等,都与绘画创作方式不同,于我而言,这其中有不同的规则和自由产生。
童义欣:
“食物的缺乏,艺术灵感的缺乏,对纽约艺术社交 圈兴趣的缺乏,对钓鱼兴趣的增长, 锻炼身体的借口,对自然的渴望, 对真实纽约的寻找, 对一个世界的逃避,对另一个世界的寻觅。”
布展过程:
关于艺术家:
毕蓉蓉1982年出生于宁波,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她先后获得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学士学位(2005)、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山水画硕士学位(2008)、荷兰格罗宁根Frank Mohr学院绘画硕士学位(2010)。近期个展包括:“穹顶”,Vanguard画廊,上海,2016;“三联图—制作中的素描”,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2015;“曼彻斯特CMYK”, ART021个人项目,上海,2014;“磁场—毕蓉蓉和张如怡双人展”,视界艺术空间,上海,2013;“加油站五—毕蓉蓉和陈天灼双个展”,Vanguard画廊,上海,2012;“兼容的盒子 #4”,理想 & 无用的空间,上海,2011。近期群展与公共艺术项目:“无序之美”, 卡斯雕塑基金会,奇切斯特,英国,2016;“阴影的形状”,南京四方当代艺术中心,C号楼公共空间装置,南京,2014。
童义欣1988年生于庐山,现工作生活于纽约。他曾于2005年 至2007年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此后先后获得温哥华 西蒙菲沙大学艺术荣誉学士(2012)、纽约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2014)。近期个展包括:“很多果肉”,SBC画廊,布鲁克林, 2016;“加油站:橡皮喇叭”, Vanguard 画廊,上海,2015; “稀薄的空气, 明亮的光”, 卡茨曼当代,多伦多,2015;“小平面 的表型”,大道画廊, 温哥华,2014;“克劳德对独角兽过敏”, 华盛顿广场东80号画廊,纽约,2013。近期群展包括:“浮岛 志”,汉雅轩,香港,2016;“重新了解”, 上海纽约大学, 上海, 2016;“一场关于真实的导览”,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2015; “新兴数字艺术家奖作品放映”,安大略省美术馆,多伦多, 2015。
关于Xiàn Chǎng 单元 :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于2016年特别推出展览单元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这一单元由国际知名艺术杂志《ArtReview Asia》为西岸艺博会特别策划。
届时,在博览会两个场馆内:西岸艺术中心(HALL A)、新馆(HALL B)并贯穿西岸文化走廊的公共区域,展示来自亚洲及全球范围内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大型雕塑,装置,影像和表演等各类媒介,将艺术领域最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作品带给观众。
本单元从汉字 “Xiàn(现)”与“Chǎng(场)” 的含义出发:(事件发生的)场景,在场。展出的作品将进一步探索当代艺术所在的语境是怎样作用于作品的意义和有效性,以及当代艺术其“当代性”与作品所在的空间、地域和时间的关联性。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的参展艺术家受邀把作品带入由时间-空间构成的四维世界中,有意识或出乎意料地激发出作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