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8日起,上海玻璃博物馆将呈现艺术家王业丰个展《无根之花》。展览以玻璃为核心媒介,结合动画影像、雕塑与绘画等多元形式来展现艺术家环球旅居经历中的深刻思考。
本次展览扩展延伸了艺术家在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艺聚空间(Encounters)”单元中的装置作品《沙漠花园》,以更丰富的维度呈现其创作脉络。作为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当代艺术项目的第12场展览,《无根之花》延续了该系列对玻璃艺术实验性的探索,邀请观众透过当代艺术家的视角,感受与想象玻璃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材料的无穷可能性。展期持续至10月12日。
展览前言
当深远而细小的过去被投影到浅而大的此刻,当无人机成为人的感官的延伸并像人的感官一样不可靠……《无根之花》讲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如何在由浅入深的时间和不稳定的空间里确认乃至重写自己的存在。
故事发生在位于中国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处的无人区。艺术家王业丰迷路了。于是,被刚才的理智认定为不变的风景,变成了浩瀚的、不稳定的时空,行走于其中或仅仅是凝望着这种行走,便足以使人产生眩晕。
对于站在更宏大的时间尺度观察世界的地质学家而言,如果待得足够久,一切都会流动,石头甚至整块大陆也不例外。而对于只有自己的肉身和艺术家的技能的王业丰而言,却是迷路之际的眩晕让他打破了一切事物与认知的界限,并由此展开一场个人的神话叙事。
——策展人林昱
沙漠,这片被时间与风塑造的场域,亦与玻璃本身有着深层的物质关联。沙子是玻璃的前身,它在高温中被熔炼、重塑,经历从粗粝到澄明的转变。此次艺术家王业丰进入“退火”项目,也是他对“材料-记忆-感知”关系的回火与回望——沙子、玻璃、沙漠,这三者在此交叠,构成了一条贯穿物质、时间与想象的路径,使《无根之花》的诞生,拥有了更为深刻的物质羁绊与情感联系。
玻璃在此次展览中扮演核心角色。《芳罗飞天》系列融合玻璃灯工与3D打印工艺,在自由与理性之间构建出仿若演化中的“混种生命体”。《沙漠碎片》系列则首次在“退火”项目中运用玻璃粉烧技法,细腻粉末经高温熔融与冷却,生成介于掌控与偶然之间的肌理,使雕塑呈现出绘画般的视觉层次,在坚硬与柔软、确定与变异之间不断游移。
《无根之花》中的花朵,是贯穿全作的意象,却既未真正扎根,也未完全脱离,象征一种始终处于调整和平衡中的临界存在,展现了一则关于游离、变动与重构的当代表达。
——策展人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