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展览

2025.11.11-2026.01.10

轻功

艺术家:黄佩姗、金浩钒、唐潮、童义欣、汪晓芙、王屿星、宰鹏飞

轻功

 

轻身之功。摆脱重力的练习。举重若轻的技艺。

人有人的轻功,物有物的轻功,风景有风景的轻功。

先开始轻的动作,再寻找轻的动机和形式。

晕眩、弹跳、燃烧、飞。

围栏、秋千、火焰、太阳、天体、死亡。

轻松、轻快、轻盈。轻的材质,透亮的颜色,短的句子。

如果灵是轻的,肉是重的,哪个更难以承受?

思索的间隙里,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功是中国武术和文化在漫长过程中形成的技能体系,在文学作品,特别是武侠小说中,这种武功类型被浪漫化地渲染,飞檐走壁,踏雪无痕,凌波微步,从本质上讲,轻功关注的是身体的潜能,是飞行、跑、跳、平衡和攀爬时的从容却近乎极限的状态。字面意义上,轻功也更广泛的指向关于轻的功课。由此,它在意涵和视觉两个层面上为展览作品的选择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象限。

 

金浩钒的太阳矩阵在升起和落下时变形扭动,像风中烛火一样晃动不定,王屿星落雪的秋千则貌似被某种来自大自然的符号封印,在静止状态中等待着启动。与此同时,汪晓芙画中的火焰似乎正在燃烧中结出闪耀的晶体,用更确凿的棱面回应不太清晰的未来。黄佩姗的珠串与栅栏在空间中转折、连缀、勾结,制造出微妙的网络状张力。宰鹏飞依靠细密的笔触缓解现实速度带来的晕眩,描绘出一种具有延时效果的位移秩序。童义欣用陶土和树脂造出一系列多巴胺分泌充足的史前伴手礼或未来遗物。唐潮的叙述方式一如既往地轻盈、松散,麻雀的死亡和沉甸甸的布依族头饰也没能让他忘记飞的姿态。

 

这些作品以各自的路径探索空间或概念上的平衡,沉重与轻盈间的转化,极限与控制间的角逐,它们赋予了轻功不同的层次,代表了武林不同的门派。

 

撰文:赵欣昕